“我沒有給對方轉賬,也沒有提供驗證碼給對方,可是我賬戶里的錢怎么就不翼而飛了?”近期一些被騙的群眾疑惑不解。5月21日,廣州警方發(fā)布緊急預警,剖析騙術,提醒廣大市民群眾提高警惕,別讓屏幕共享變成錢包共享。
?開啟“屏幕共享”后,信息如何被盜?
“過去詐騙分子會叫事主將資金轉到指定銀行卡內,但是因為群眾反詐意識有所提高,明白不能隨便給陌生人轉賬。所以,詐騙分子改變花招?!本浇榻B,片子在詐騙過程中不再要求事主給指定賬戶轉賬,而是讓事主下載視頻APP打開屏幕共享,將所有銀行卡內的資金歸集到自己名下銀行卡內,讓事主放松警惕,最終導致上當受騙,損失慘重。
(資料圖片)
“‘屏幕共享’相當于手機錄屏操作,也就是說,你本人手機上的任何操作,對方都能同步看得清清楚楚,包括輸入密碼、收到信息彈窗等,對方輕輕松松掌握。”廣州警方解釋稱,共享屏幕是大部分網絡會議軟件中都具備的功能,便于實時演示或教學,只要打開了共享屏幕,你手機上的任何信息都會被對方一覽無余(包括輸入的支付密碼、收到的短信驗證碼等等)。
所以,當事主在與詐騙分子共享屏幕時,就相當于將其銀行賬戶交給騙子操控,也就等于其和騙子共享了錢包。
【騙術解析】:
?第一步:偽裝身份
詐騙分子通常會冒充公檢法或者是各種平臺的客服,利用事先獲取的個人信息編造理由,對事主實施精準詐騙。
?第二步:引導下載涉詐軟件
在取得事主信任之后,詐騙分子會引導事主下載具有共享屏幕功能的會議軟件,因這些會議軟件幾乎都能在軟件應用市場直接下載,事主也會進一步打消疑慮,增加上當受騙的概率。
?第三步:實施詐騙
詐騙分子會以指導操作等各種理由,要求事主開啟“共享屏幕”功能,進而獲取密碼、驗證碼重要信息實施詐騙。
【真實案例】:
案例1:虛假某東客服消除征信
Z女士接到自稱某東客服的電話,稱其貸款的利息過高涉嫌違規(guī)需要關閉,否則將影響個人征信。Z女士信以為真,根據對方操作下載“ZXXX”APP并打開屏幕共享功能,對方以幫助事主消除不良記錄為由,要求事主將所有銀行卡內的資金歸集到同一張銀行卡內進行查驗,用于消除個人征信污點。事主將多張卡內共計25萬元積蓄均轉至一張銀行卡內,騙子通過屏幕共享獲取Z女士銀行卡賬戶、密碼后,遠程將卡內所有資金轉走。
警方提醒:個人征信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統(tǒng)一管理,任何人無權刪除或修改,如存有疑問可登錄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進行查詢。
案例2:冒充“公安機關”線上辦案
X女士接到自稱老家當地“公安”電話,對方稱X女士銀行卡涉嫌“某詐騙案”,要求其配合調查,并通過“可視X”APP加入視頻會議開啟“屏幕共享”功能進行網上審訊制作電子筆錄。X女士為證明自身清白按照對方的指示前后將支付寶、微信以及其他銀行卡內的資金11.5萬元轉到自己的銀行卡內,接著對方稱會在兩小時內對賬戶內資金進行清查。兩小時后,事主登錄銀行APP時發(fā)現卡內的錢都被轉到多個陌生賬戶。
警方提醒:公安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案,更不會要求你轉賬,打電話說你涉嫌犯罪都是在恐嚇你,千萬不要上當。
案例3:冒充物流、電商客服申請退款
L先生接到自稱某快遞客服的電話,稱其之前購買的商品在運輸過程有損壞,可以給L先生提供雙倍賠償。L先生就根據指示添加其QQ,并開啟屏幕共享,按要求填寫收款賬戶信息。后對方稱賬戶流水不夠,需要通過刷流水提高收款額度,不然沒辦法將退款轉到L先生賬戶內。L先生為了拿到賠償就將微信零錢通以及支付寶余額寶內的存款按照指引操作多次轉入退款賬戶內刷流水,共被騙21.1萬元。
警方提醒:真正的客服不會主動退款,網上購物退款請通過正規(guī)渠道,要求私下操作轉賬的都是詐騙。
【廣州市反詐中心提醒】:
1.投屏、共享或分享手機屏幕意味著對方可以實時看到您的手機屏幕內容,包括您輸入的銀行卡密碼、驗證碼等財產性內容。
2.因工作需要開啟屏幕共享功能時,使用過程中切勿操作支付類、銀行類產品,切勿進行輸入密碼、解鎖、個人信息驗證等安全操作。
3.如遇可疑情況,可撥打96110咨詢求助,市民可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關注“廣州反詐”服務號,學習防騙知識,防詐反詐。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張丹羊、葉作林 通訊員:公新文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吳一釩
Copyright @ 2001-2013 www.jcbsd.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時尚網 版權所有
聯(lián)系方式:954 29 18 82 @qq.com
粵ICP備18025786號 營業(yè)執(zhí)照公示信息 未經吉中國時尚網書面授權,請勿建立鏡像,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依法必究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鏈接 | 合作伙伴 |